娱乐至死 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 读后感

书评 | “光鲜亮丽”的世界,娱乐至死的我们

这几年,网络和智能手机发展地特别快,很多同学或许都写过这样的作文:“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波兹曼可能跟我们有同样的遭遇,不过他想得稍微多了一些,最后写了一本书,叫《娱乐至死》。

他在这本书里,让我们警惕当时以电视为中心的娱乐文化:

“It is not what we hate will ruin us, but what we desire.”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种娱乐文化,把一切都进行包装,让我们沉浸于光鲜亮丽的世界,忘记了思考,也孕育了无知。

波兹曼告诉我们,不同的媒介因其传播信息的形式不同,其传播的内容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印刷术承载的是理性和书籍,而电视则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

在电报发展出来之前,那是印刷术统治的时代,当时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书籍。人们的业余时间,大都留给了书本,美国的开国领袖,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

人们阅读本土作家和大西洋彼岸运输过来的书籍,交流着狄更斯、爱默生等作家的小说和作品,听着街道上精妙复杂的辩论,久而久之,人们交谈和思考的模式也随之改变。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这样写道:

“美国人不会交谈,但他会讨论,而且他说的话往往变成论文。他像在会议上发言一样和你讲话,如果讨论激烈起来,他会称与他对话的人‘先生们’。”

书籍代表的是理性、逻辑,它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作者只会在阐述好内容的基础上改善语言的风格,而不会为了迎合读者去删掉难理解的部分。当时美国人严谨的语言和思考模式,显然受到印刷文字的影响。

等到有了电报,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就成了消遣的对象。人们开心地接受这样那样的信息,并逐渐满足于这些信息,书籍也慢慢被丢到了一边。

随着信息越来越多,人们看完上一条看下一条,看完下一条又忘了上一条,这些信息十分零散,对人们的生活也毫无价值,却依然大受欢迎:

“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

后来,摄影开始出现,这时候连文字都不再需要了,图片本身就是最好的信息——直观、生动、深入人心。

再后来,电视的出现综合了电报、摄影的功能,还推出了更多的节目:电视剧、电影、访谈、动画片等等,这简直是消遣的神器。自然地,电视开始成为媒介的中心,家家户户,老人小孩都对它热爱万分。

一旦一个事物在人们生活中占据太多时间,那就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的影响。电视的出现必然导致娱乐化。

由于你想关掉电视或者换个频道实在太容易了,那么一个节目想要留住它的观众,就要尽可能地去迎合他们:只以你喜欢的形式播放你喜欢的内容,即娱乐的形式和娱乐的内容。

电视通过包装,把一切事物都通过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再严肃的新闻,都会随着主持人说:“好,下面我们看另一则消息。”而成为一种消遣。

当然,也有人想用电视来传播严肃的东西。比如,电视产生了它的“教育哲学”,即:教育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来进行,从而让学生学得更快、更轻松,因此各种教育栏目随之推出。

虽然人们的确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显而易见,电视比最优秀的作家高明不了多少,观众依然不能忍受复杂深奥的阐述,能够通过电视进行的教育是有限的,一个教育节目所传达的知识,不会比一本小学生能看懂的书更多。

电视的优点在于娱乐,但也只能用来娱乐,硬要电视来干严肃的事情,那就像...让马云老师去拍武打片。

但电视的所谓“教育哲学”,却让人们以为获得知识真的可以轻轻松松,或者说,真的以为看了个教育节目就学到了很多。这当然是美好的幻觉,但确实好多人沉浸于其中了。

再看看今天,智能手机和电脑固然结合了书籍和电视的大部分功能,但按照人“热爱生活”的本性,电视,即娱乐的功能自然占了上风。

这个时代完全可以说是要娱乐至死了,浮夸、焦虑、庸俗,打造了一个“光鲜亮丽”的世界,任何东西都会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甚至连书籍都难逃魔爪。

我们有漫天遍野的励志鸡汤,那些石破天惊的观点指导着人们走向“成功”。还有让年轻人着魔上瘾的网络文学:美女总裁爱上我、霸道总裁的贴身高手……在国内丢人就算了,还翻译成英文去祸害淳朴的黑人兄弟。

还有席卷神州的娘炮之风,如花变芙蓉的某音软件,以标题为核心的新闻,靠相貌不靠演技的演员,日本人都傻眼的神剧,收视率极高的烂片……华丽即真理。

有没有用不是最重要的,让我开心就行。

另外,一系列付费课程在网上上架了,这里有千篇一律的观点,缓解焦虑的干货,啰里八唆的案例,胡编乱造的概念。实话实说,里面大部分都是垃圾,既赚了你的钱,还调戏你的智商。

娱乐的形式无法传播真正严肃的内容,听几个有趣的历史段子,你以为是在学习,其实本质上还是娱乐。

但这样的批判是无力的,我们并不能改变这一切。因为在这背后,是庞大的资本。

我们只有警惕,人类是容易被娱乐诱惑的生物,作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必然要经历娱乐至死的年代,但只要我们看清了,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然而,大家的眼睛虽然都雪亮,只是不知何时才会睁眼呢?

让我们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一起来读一读《娱乐至死》,反思一下这个“光鲜亮丽”的世界,也反思一下自己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