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生物?通俗来讲,微生物分为三菌四体一毒,分别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以及病毒。大到埃博拉、H1N1、SARS、手足口病、炭疽病、艾滋病等全球性传染疾病,小到感冒、腹泻、过敏、痤疮、肥胖、哮喘等常见症状,微生物跟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不但如此,微生物甚至能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方面的问题。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先驱科学家罗布·奈特与科技记者布伦丹·布勒以最新的研究为指导,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发展史及研究史,用幽默的语言、可爱的图例和浅显的案例来揭秘这群寄居在人体表层和内部的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情绪及思维,并给出了改善饮食计划等实用性建议。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招蚊子(TED 思想的力量系列)读书赏析 读书笔记微生物与大自然的生存之“道”
关于人体微生物的一些前沿认知,对读者极具启发意义,个人以为本书的启发性不亚于《自私的基因》。
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精悍。本书作者的个人资历无疑是该书学术权威的担当。
作者:罗布·奈特(Rob Kningt),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科罗拉多大学数据分析与协调中心项目负责人,ISME Journal的高级编委,地球微生物计划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美国肠道微生物计划的创始人之一,人类微生物计划(HMP)的主要参与人,地球微生物计划(EMP)的负责人之一。发表了400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和书籍,H指数为105,2009年被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科学家资助项目,2015年获得Vilcek奖。目前的研究包括开发新的实验室及计算机技术来研究人类、动物体内及环境中的微生物。主要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肥胖、节食、地里、年龄和宿主行为的联系;人类个体微生物群落的独特性;陆地、海洋及其他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时空分布。人体既是基因的载体,更是微生物的宿主
人体由大约10万亿个人源细胞组成,但是人体却携带着大约百万亿个微生物细胞。它们主要寄居在人体表面、肠道、胃囊、口腔、鼻腔、眼睛,耳朵以及生殖器官的通道。
其中,尤以人体肠道为最---是人体内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微生物组聚居地,寄居着众多的微生物种组。
研究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人体肠道,另一本有趣而全面的书《肠子的小心思》更毫不讳言:肠道是一个被人类低估了的超级器官。
我们浑身被各种微生物所覆盖,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我们的身体并不完全属于自己,它是基因的载体,更是微生物的宿主。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
微生物对于维持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例如,它们产生一些我们人体的基因所不能制造的维生素、分解我们所进的食物以提取我们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驯化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危险的入侵者,乃至生成抗炎复合物以帮助抵御其它致病的微生物。
随着微生物神秘面纱的逐渐揭开,人们发现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类基因组;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余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人类基因组和微生物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因此,在研究基因与人体健康关系时,一定不能忽略共生微生物基因的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以后,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为人类对自身体内共生的巨大数量的微生物菌群几乎一无所知;这是由于传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对生活在自己体内的95%以上的微生物没有任何研究数据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共同基金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基础上延伸成立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由美国主导,多个欧盟国家及日本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参加,使用新一代DNA测序仪对人类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其目标是通过绘制人体不同器官中微生物元基因组图谱,解析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微生物组研究最终将帮助人类在健康评估与监测、新药研发和个体化用药,以及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之前曾经读过《看不见的森林》,一本权威的科普读物,其中提到有关微生物与植物的密切关系。几乎所有植物的根系都与微生物紧密结合,植物根系通过根系的微生物获取土壤或水里的无机物合成有机养分得以生长。而人类和其他动物则通过肠道里的微生物汲取营养成分和能量。可见,微生物参与了大自然所有所有生命的演进。没有微生物,现代文明将不复存在。
其实,在现代科技发现微生物之前,人类上古时期的先民就在生产和生活中受到微生物的启发,掌握了发酵酿造技术(酿制的饮品、食物)、腌制技术(腌制的食品和用腌制方式保存食物)、医疗技术(防腐技术、木乃伊制作)。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却非常有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却在不少方面不断地干扰着微生物对人体的呵护,背道而驰。比如,剖腹产,婴儿配方奶粉,抗生素的滥用,现代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饮酒)等,严重影响着人体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分布,甚至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的困扰。
基因、微生物这些肉眼根本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存在,却默默无闻地在我们的生命周期里,自始至终主宰着我们生命体系的运行,的确神奇!不禁想起《道德经》关于“道”的描述---“恍兮惚兮”,“绳绳不可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莫非也包含了上古先民对“基因”、“微生物”等生命之“道”最原始、最懵懂的感知----会心其存在,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