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读后感2500字

读后感

信

作者:东野圭吾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读后感

读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是《解忧杂货店》,东野算是推理小说作家里面的泰斗之一了,这次却尝试了一本他的非推理色彩的小说,名字短而易简《信》。全书是在“信”的牵引下讲述了一个歧视和自我救赎的故事。相依为命的两兄弟,能力有限的大哥武导刚志为了全力以赴的将全家最寄希望的弟弟武导直贵送进大学的门槛 ,不得不走为下策的摸进绪方家偷盗,本性善良的刚志在犯罪就遂的结尾,却因为错误的记忆成弟弟喜欢吃糖炒栗子,而重返犯罪现场偷栗子,最后被绪方太太发现,而促使刚志犯下不可弥补的杀人罪。弟弟的人生也就此被重新洗牌。因为有了一个杀人犯哥哥,跌入生活最底层,开始了水生火热的“被歧视”之路。退学,上函授,放弃乐队,离开心爱的女友,被无故的调换工作部门,直到女儿也因为刚志的原因被周围环境歧视排挤。在这本书中听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对“歧视”的正面辩释理由:歧视是理所当然存在的。犯人在做下法律底线的事情时,就必须知道,受惩罚的不仅是自己,还会给家人带去被道德绑架的漫漫煎熬。在因为被哥哥的存在而歧视,导致离开马上要走向舞台的乐队,和离开心爱女友后。直贵挣扎在崩溃的边缘,从“即使哥哥是垃圾,他也是哥哥”的理解和温情脉脉,到开始远离哥哥,不再理会哥哥的来信,更不用说回信的冷漠时,他遇到了人生中帮他改变格局的公司社长平野先生,和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实子。平野社长的话让读者印象深刻“对公司来说,员工的本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社会的相容性,这个世界除了身体的死亡,还有社会性死亡,但不同的是社会性死亡可以复生,生还良药就是在现有的环境下怎么做,也就是尽量融入现在的环境,重拾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自信,就这样一根一根的建立人脉,直到自己成为一个网格的中心”,又通过无意中发现实子偷偷的在假装自己和哥哥往来信件。从久未开启的信中,他读到了自己与哥哥的联系是哥哥在狱中坚持下去的唯一希望。从此以后,他抛弃敏感和自卑,像平野和实子鼓励的那样开始堂堂正正的做人。随着情况渐好,女儿却再一次因为哥哥的存在跌入被歧视的轮回。他彻底绝望了,知道了平野说的话里还有另一层意思,面对歧视,自己努力克服心理自卑,堂堂正正的复活社会性,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得到社会对他们的容纳。他开始给哥哥投递了最后一封信,决定断绝与哥哥的关系。东野的几处描写都刺激到读者的泪腺。当在看书身为局外人的时候,同情可怜的直贵,为什么要因为哥哥的罪过而背负沉重的道德十字架。但返回现实,是不是如果有这样一个罪犯家人在你身边,或是直接伤害你亲人的犯罪亲属在身边,我们是否能做到接受与理解,想必很难,所以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这时的“歧视”确实开始带有正面性,我们是社会人,自己的荣辱不仅关及自己,与此同时它也与我们的亲人甚至是友人密切相关。自己作恶,赎罪的道路上不仅是自己,还有家人在社会中间接赎罪的漫长路程。自己的荣誉,同时也会给自己亲密的人带去一片光环。另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别人对自己极度邪恶而进行赎罪的时候,谅解和接受也同样像救赎那样漫长,得克服多少心理障碍,给自己的思想和胸怀再扩展几个度,才可一笑泯恩仇。而救赎者,在一度寻找自我安慰而忏悔的道路中,是否有关心自己的救赎方式对被害者的影响,这个社会会不会接纳那份忏悔,让自己和社会相容。正如刚志十年不间断的给受害者家属写信赎罪,从而来给自己寻求心理安慰,而这些道歉信件也在一遍遍的将他们拉回痛苦的牢笼,时时刻刻在犯罪者忏悔信的提醒下徘徊在失去至亲的环境里。所以《信》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赎罪者,还是释怀者,在解脱的道路上,彼此都很漫长。需要的是自己对自我心性的漫漫修行。古人的“三思而后行”,应该就是对“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最好警告。其次,在遭遇困境,走在下坡路的时候,不要忘记昂首挺胸,堂堂正正,有时与社会相融的障碍,出了外在的接纳,更多的是自己心理问题设置的。最后平野和实子的引导与感化,想必就是对“贵人”二字最好的例举,他们不一定给你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但帮你开拓了处事格局,影响你今后人生发展走向和价值观的人,才是生命中难得的贵人。仿佛整个故事都在约翰列侬的《imagine 》中慢慢流过:“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是不存在的,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人类就是需要和那样的东西相伴的生物。”乌托邦是理想中的,愿世人均能在薄情的世界中越挫越勇,大家都在自己的时区里很漫长,带着漫漫的修行一次次的社会性重生。很好的书籍,本次的书评感悟和书中富有的营养相比显得有些单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