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罗振宇和《罗辑思维》全新洞见的集中表达:1.用经济学思维看世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发挥出来。这个时代唯一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为什么经济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从愿望到事实距离到底有多远?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你搞混了吗?文科生思维应该被彻底放弃吗?……2.创新是升级认知的工具:只有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创造之网,独具慧眼地发现很多小创新之间的关系,然后把它连接起来,才是伟大的创新。什么是重要的革新和创造?它是一堆小革新、小创造的中间关系。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读后感思想有多远决定你走多远,观念地层有多高决定人类能突破多大极限。
它关于认知革命,又是我们老罗家的闪光原创,恰好提倡经济学思维看问题和升级认知适应这个时代,与我两年半的经济学辅修和近期看的教育心理学所感不谋而合,所以想留些文字。
学习是什么?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公说公有理,但无人否认,学习是为了适应社会提高平衡力和生存力。而当今社会,用老罗的话,社会结构,社会协作和人心的复杂度越来越大,所以当觉得人生艰难不被上帝眷顾时,反思我们是否遵从了游戏规则具备竞争资格?
没有常识的人难以建立起全面的价值观,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都分不清,其实是你蒙蔽了自己而不是生活欺骗了你。网络信息越轰炸言论自由越发达,慎思明辨越显珍贵,明白事实才是相对的真理,而你的直觉如果你当做你认知的依据,请做好为沉潜的机会成本买单的准备。
屡次三番碰到打脸的现实时,也许只是因为该看懂的,我们看不懂或者不愿懂。从愿望到事实很远,先擦亮眼睛查看路况,再搭把好梯子,闭着眼睛一心向上爬。当然,在解决与人相关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思考她们的价值判断是怎样,避免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关于自己,别自我,这是世界。关于别人,就别人,这不是你。
有时人的认知是分裂的,学到的不一定能帮我们适应社会,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恰恰是推翻了我们学到的。所以要保证自己学习时也学到了元认知(认知的方法)才能更灵活地知识迁移,保证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嘲笑自己:诺,你之前学的是错的啦。因为在实践里试错得到的经验足够给你更多惊喜,所以别惧怕承认认知的错误时的尴尬。正是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成认知系统,我们在面临问题时才能快速准确提取方法解决;而升级认知越久,学习到的旧知识与元认知越多,每逢遇到新知识就能更快地新旧结合进行有意义学习,遇到相似刺激时就能快速反应。简单说,学得越多,学得越快,整合得越系统,用起来越方便。
老罗说,不变就是改变,应对未来就要时刻学习适应变化。认知是最大的竞争力。让经济思维帝国主义化统治我们的思考方式。
1.亚当斯密认定人是“理性人”,逐利为己。用这点去捅破伪善与人性,好比卵石撞鸡蛋,必胜。
想不通时,想想你是当事人,也许就能明白。因为你也是人,并且理性。
2.用市场这看不见的手去激励资源合理配置,比人为的愿望与调节有效率得多。
所有的创业觉得自己如何创新有了独特的商业模式,觉得自己如何体贴解决了目标客户的痛点,觉得一定要靠自己强大了然后一鸣惊人上市。所以创新鲜有克终。客户说痛点痛了吗?融资不是为了加速吗?商业模式可行吗?
这些路,我们几乎都错过,还好大学试错成本不高。
3.价值决定价格,供需影响价格,垄断引领价格,规模降低成本。
如果社会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创新也很难蓬勃。因为我付出了,没有变现该有的价值,更别说垄断,机会成本太昂贵,而抄袭我的人没有创造价值也没付出等价却能轻松拥有使用价值。
4.收益与风险同在
没有勇气,就过安稳,不要想两全其美。决定一博,就有智慧地勇敢。
钱多就把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闲钱就小试开始。
5.效率与公平
似乎永远矛盾。理想的状态是可以有卓越的效率,不需要埋怨社会不公平,也绝不践踏他人该有的公平。
但只要有阶层,就不会绝对公平。换个角度,也许人家有的你没有,无论先天和后天,这是他的禀赋资源丰富,他的绝对竞争优势明显。但你也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也许还未被挖掘,就算比上不足,起码你也有你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不至于活得太惨。经济中经常讲乘数效应,你不知道人生哪个拐点哪个认知会给你量和质的改变,就算先天不足,后天也能有余。一说起经济中的人,他们更喜欢不对称信息,喜欢特权,喜欢大分蛋糕,免不了破坏公平。但作为社会里的一个自然人或者法人也好,请兼顾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就算是为了长久地利己。
6. 任何事有机会成本
成本绝非只是钱,权衡综合的利弊是成熟变老的标志。
尽管人类社会变化太快,机会与风险同在,命运如掌纹还在自己手中。愿把自己给一个清醒的自己,此生灵魂跟你走不必太浮躁。人,再理性,也不能靠脖子以上生活,心,柔软,其实也是一种富有。有物质需求,按生产力水平发展趋势,都可以买到。而精神需求,更难更贵。心,跟着你,能自给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