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500字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轻阅读编写组

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本可靠的阅读技巧训练手册!每天8分钟,让你读得快、记得牢、学得透。林语堂、余秋雨、周国平倾情推荐你学会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获益匪浅 整理笔记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通常会先阅读“作者简介”,这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书籍是谁写的,也帮助我们把握书籍的内容。若是自己熟知的作者,读者可以从记忆中读取作者的背景经历、以往作品、文字风格、思维方式等,从而更容易融入作品中去,进行深入阅读。若是不熟悉的作者,也可以从简介的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情况,通过比较和联想,从记忆中读取类似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容易进入阅读状态

大体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其中又以间接抒情为主。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法抒情,即依附于事、理、景的抒情。叙述抒情包含事和人两方面,通过写重要的事件或者事件中的重要人物表达情感,可以将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感情融合起来,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记事怀人的作品。议论抒情寓情于理,打破了议论的冷静、周密,往往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如古诗中的哲理诗。借物抒情是通过对物体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是借助某种景象来抒发感情。

1、顺叙: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语言,进行叙述。可使事件清楚明白,令读者一目了然。但平铺直叙的故事容易让人一眼看穿,觉得乏味。

2、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这样先把事件的主要冲突放在开头,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容易挑起读者继续阅读的欲望。

3、插叙:就是在正常叙事中插入一段有关的叙述文字,插入结束后恢复原来的叙述。这种手法在明清小说中十分常见,与倒叙、补叙结合起来,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插叙的内容不宜过长,而且删除插叙的内容不得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

4、补叙:是特意将事件中的某个关键环节后置,进行补充叙述。这是在故事中制造悬念的重要方法。本来是按顺序讲一个故事,到关键处突然中止,再接着叙述时留一段空白,这样可以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等故事发展到适当的时候,可能是激烈冲突之时,也可能是临近结局之时,再补充前文的空缺,可使人如醍醐灌顶,一时间误会尽释、悬念得解。运用这种叙事手法,一定要恰到好处,不仅要选好中断的时机,补叙时也要顺势而为。补叙的内容要周密合理,让人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5、平叙,也称分叙:就是分两线或多线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事件发展过程。这样叙事,从同一时间点来看是“分”,从两件或多件事的关系来说则是“平”。平叙时可先叙述一件事,再叙述另一件,也可以交替叙述两件事。平叙的手法可使故事更为立体、全面,但是应该注意一点,虽然叙事手法上以“分”为主,却一定要在某一时间点将两线或多线的事件统一起来。

精读的基本方法:集中注意力(心到),认真看(眼到),认真背诵(口到),认真做笔记(手到),认真思考(脑到)。

读书四步骤:

①确定书籍类型和主题;

②罗列大纲和初步收获;

③随时记下感想和疑问;

④回味全书以反刍消化。

我们在阅读时可能会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人会采取反复阅读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其实,回读是阅读的大忌,要高效阅读,就要戒掉回读的习惯。

只读不评,阅读的效果会减少一半。阅读虽是个人行为,本质却是交流。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什么永不过时,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不落后。

总的来说读书笔记大体可分为摘抄型、感悟型、评注型和综合型四类

摘抄型读书笔记摘抄型读书笔记,是学生时代最常见的读书笔记类型。因为学习阶段更需要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素材,所以把阅读的文章中有用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以便于自己学习。

感悟型读书笔记,顾名思义,就是在读完书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

写感悟型读书笔记时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单纯地发泄情绪,无论赞同还是批评都要有理有据,否则无法起到读书笔记应有的作用。

有时候,我们可以在摘抄要点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的读书笔记属于读书札记

评注型读书笔记和感悟型读书笔记类似,评注型读书笔记也需要把自己对书中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区别在于评注型读书笔记对书中内容的依赖性更强,自己的观点和感情也是紧紧围绕书中具体文字展开的。

综合型读书笔记综合型读书笔记兼有以上三类读书笔记的特点,通常既有原文,又有感想,还有评注,一般独立成册,即写在专属的笔记本上。这类笔记便于保存,可以反复阅读,是最长效的笔记类型

笔记是将书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最好方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