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政界往事(全集)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帝国政界往事(全集)

作者:李亚平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成名代表作,另类解读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间起伏跌宕的历史风云。展现了大时代、大变局中努尔哈赤、皇太极、袁崇焕、多尔衮、孝庄、康熙、吴三桂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悲喜人生。李亚平从“人”的视角诠释了帝王重臣在历史变革点时的选择动因,通过入木三分的剖析、通俗生动的叙述,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翻开本书,大清问鼎中原之路赫然在目,纷乱的历史迷局在您眼前层层剥开!

帝国政界往事(全集) 读后感

悠悠岁月,漠漠人心——《帝国政界往事》李亚平

独坐在亮腾腾的办公室,看完了厚厚的《帝国政界往事》,波澜不多,思绪需要文字一一理顺。

万历、崇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康熙、雍正,历史转折中的一代代帝王,站在一个泱泱大国的肩头指点江山,成兮败兮,都是一抹逝去的回忆。读着那一段段文字,痛兮恨兮,都无法有任何可以改变的可能性。浅谈浅见,诉说读完此书的深切感受,以作宽慰自己而已。

作为唯一一个近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真心不知道该如何评说。也许有苦难言,也许是对文武不合无声的反抗,也许是对这个国家深深的失望……但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却真的无法感同身受去体会他的无奈。他那么想让那些文武百官自食恶果?他真的应该不在意后人如何去评说自己了。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他管理不了;数不尽的心思各异的人,他管理不了;有身份地位没有实际权利的他值得被原谅吗?

看此书之前,崇祯皇帝在我心里的形象还是蛮不错的。看此书后,我依然保留之前讲过的一句话:他只不过是生错了时代而已。不是他亡了国,而且国家在那个时候该亡了。杀了袁崇焕也许是崇祯最让人诟病的事情,但是一个深居皇宫中的皇帝也是凡胎肉体,身边一堆堆的居心叵测之徒在耳边说太多分不清真假的话语,崇祯又怎么能一次次做出正确的决定。此时的明朝,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明朝了。气数已尽,回天乏力。时势造英雄,英雄末路走。袁崇焕,其杰出的胆略与才华也确是不同凡响,他的失败实际是败在了皇太极、崇祯皇帝、他的同事和人民,再加上帝国制度与政治文化传统联合绞杀的政治迷局之中。他说,勇猛无畏地进击敌人,则敌人必然仇恨;奋勇当先地屡立功勋,则众人必定妒忌;任劳必然召怨,蒙罪才会有功;怨不深,政绩就不显著;罪不大,功勋就不能成;对于那些功臣能臣,诽谤信装满了皇帝的抽屉,毁他的谣言充斥了皇帝的耳边,这一切,自古以来无不如此呵。盛世中有英明神武的帝王,衰世中心计超群的同僚。谁都懂,谁都在装糊涂。这棵最后的稻草也被自己人亲手拔掉了。虽然李亚平说的“袁崇焕的死令人扼腕叹息;而大明帝国的死,毫无值得惋惜之处,这个烂透了的政权早就该死了。”这句话有点狠了,但是朝代更迭,时事所需,有何惜哉?开国皇帝忠勇过人,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非也非也!立长不立贤,皇帝如何就真的看运气了。当一个政权腐烂透顶时,将会是如何地对不住那些忠贞的儿女!所以,大明朝的灭亡,大清朝的建立,又有何不可呢?

大明帝国的忠实掘墓人——努尔哈赤,骁勇善战却残暴不仁,一味地杀伐不可能造就一个仁厚宽大的帝王,八旗等级制度、推举制服,好与坏不了一概而论;皇太极伐谋伐智,伐勇伐力,为他的儿孙们的帝国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么多帝王中相对干净特立的一个,甚至说他可以媲美远古之圣贤;福临当了十八年的皇帝,可他在位的十八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多尔衮在摄政,二十四岁死于天花,这一生在我眼里,并没有幸运的成分。康熙帝作为在位时间最久、科技素养最高的皇帝,让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无比亮堂;褒贬不一的雍正帝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成为了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在位时间不久主要还是他的皇阿玛——康熙帝做皇帝做得实在有点久;盛世之下,干净东西真不多,文字狱在花花公子——乾隆帝的主导下愈演愈烈。大清朝的辉煌与衰败,国人的痛与恨,都化作了一缕青烟,不见踪影。而在这一场场权力的游戏里,所有人的功臣猛将都只不过是皇帝的棋子而已。多尔衮、鳌拜、明珠、年羹尧……不懂得急流勇退,只能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可是,谁又能不拜倒在权力欲望的泥潭里?谁又能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不迷醉其中呢?扼腕痛惜?不!这是他们的魂归之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帝王们把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功高震主,皇帝寝食难安,你不死,谁死?位置越高,心更冷漠,常理而已。

——珏儿2018.11.6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