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3.0》这本书将是你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此书对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生命已经走过了1.0生物阶段和2.0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兼具思想性和易读性,人人都可读懂的未来指南。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本人博学多识,他用一种生动易懂、新鲜有趣的方式为大众讲述了这个时代最重要问题的“独家内幕”,十分吸引人。不管你是科技圈的还是创投圈的,或是泛互联网圈的,也不管你是渴望洞见未来的高端读者还是科幻发烧友,或是大众读者,《生命3.0》是你参透未来、参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对话的深度指南。
生命3.0 读后感生命是什么?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恩格斯给出过这样的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我感到困惑,如果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因素,为何一定要用“蛋白体”来限制和束缚它?
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名著《生命是什么》中,则给出了如下的答案:“当一块物质继续运动、做某些事情、与环境交换物质等等的时候,就表明它是活的。”我依然困惑,如果以此为判断标准,那我们与能够自动充电的扫地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
浙大王立铭教授在他那本同名的《生命是什么》中,也提出了和我类似的困惑:“如果说生命的本质是新陈代谢,是与环境之间持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那一台呜呜作响的蒸汽机是不是生命?如果说生命的本质是自我复制,万一我们造出一套能打印自己的3D打印机怎么办?如果说生命的本质是对环境做出反应,那自动抓拍超速和闯红灯车辆的摄像头又算什么?”鉴于此,王立铭干脆拒绝为生命下一个“边界明确的科学定义”。
这本《生命3.0》里,著名物理学家、麻省理工教授泰格马克在也给出了他的定义:“生命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能进行复制的过程。复制的对象并不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而是能阐明原子是如何排列的信息。”
作为物理学家,泰格马克对生命的定义与生物学家不同,没有局限于我们日常认知的地球生命;与同是物理学家的薛定谔也不一样,没有执着于地球生命的内生逻辑,而是把目光放得更远更大,从物理第一性原理出发,试图以广义的、历史的、数学的视角来归纳生命的基本特征,并把这种特征凝练成了三个关键词:①自我复制、②复杂性、③信息。
因此,泰格马克将生命比喻成“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它的信息软件既决定了它的行为,又决定了其硬件的蓝图。”虽然这个定义并没有直接回答王立铭的困惑,但它在相当程度上是逻辑自洽的,也是具有很强解释力的。
基于此,他又将生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生命1.0(生物阶段):生命的硬件和软件都是靠进化来的,而不是靠设计。40亿年前诞生的细菌属于这一阶段。
生命2.0(文化阶段):生命的硬件是靠进化而来,但软件很大程度上靠设计。今天的人类属于生命2.0,进化决定了我们的硬件,但我们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改变行为,并自行设计我们的软件。
生命3.0(科技阶段):不但可以自己设计生命的软件,也可以自己设计硬件。这便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也是生命最终的“升级”。泰格马克和其他很多学者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生命3.0可能会在一个世纪以内降临,甚至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生命之外,这本书另一个给我很大冲击的点,是泰格马克关于智能的定义。
泰格马克把“智能”定义为“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记忆、计算和学习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智能,泰格马克最石破天惊的观点是:
智能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是的,你没看错,独立于物质而存在。在泰格马克看来,无论是记忆、计算还是学习,无论是基因还是硬盘,无论是与非门还是元胞自动机,无论是大脑还是人工神经网络,无论是柯洁还是AlphaZero,智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一样,与它栖身的物质形态无关。
为了更好地类比,泰格马克还举了另一个具有“物质层面独立性”的例子:波。波可以存在于各种物质之上,却完全独立于它们,波速、波长、频率,波的这些性质与承载波的物质毫无关系。波,是“涌现”出来的。
智能,也是这样一种“涌现”出来的“独立于物质层面”的物理现象。
与生命和智能相比,意识的定义更是很难说清。它似乎不光是一个生物学命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甚至可能是一个神学命题。
对这个难题,泰格马克也没有回避,他给意识下的定义是:意识=主观体验。
泰格马克认为,与记忆、计算、学习一样,作为“体验”的意识也是一种“涌现”现象,具有物质层面的独立性。不同的是,意识是具备双重的物质独立性,因为计算等信息处理本身就是独立于物质层面的,而意识则是信息处理过程中再次“涌现”出来的。
按照这样的理论,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但可以拥有人类水平的通用智能,也能拥有意识,当然可以被称为生命。
泰格马克关于生命、智能和意识的定义,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启发。之前读科学读科普读科幻产生时的种种奇思怪想或者疑惑谜团,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甚至由此构想出了几个科幻小说的初步思路框架。
当然,这些只是《生命3.0》的一部分基础性内容,泰格马克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是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并呼吁科学界从现在起就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性的研究。
说实在的,超级人工智能会不会像泰格马克说的那样在几十年里出现,我不确信,但也不排斥。地球生命到底有一个怎样的未来,我也不是特别关心。但从泰格马克那里,我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
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一个更加主动的姿态,只有这样,在未来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手足无措、一脸茫然。